邮箱  管理登录

首页 > 政情通报 > 热点关注 > 正文

倾斜的课堂

发布日期:2012/7/17 22:24:36 浏览次数:925 [字体: 标准]

尊敬的校长:

您好!

我是贵校一年级一个学生的家长。

20117月我儿子收到了贵校的录取通知书,儿子上了想上的学校,全家都非常高兴。我还记得第一天进校门时,他是那样的快活,蹦蹦跳跳跑进了教室。然而,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,越来越沉重的书包、越来越多的作业、越来越频繁的考试和测验,让孩子原本明亮的眼睛渐渐暗淡下来。终于在某一天的早上,孩子红着眼圈怯怯地问:“妈妈我能不去上学吗?”我一阵心酸。作为学生家长,我不得不开始质疑贵校的一些教学措施。

以数学为例,一年级的配套练习册就有三本,还有发给家长用来督促孩子完成的配套试卷。不仅如此,老师还号召成绩优秀的同学购买《奥数起跑线》,课堂上有时也涉及奥数的内容。无奈之下,我们只能为孩子报了奥数辅导班。试问,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到底有多难,真的需要这么反反复复做题,孩子才能掌握吗?有没有更智慧一点、更愉悦一些的教学方式呢?

一位困惑的母亲

 

编辑手记:

这是前不久本刊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,信中的母亲所表露出的痛苦与无奈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。超前学、往难学、反复学……当下,中小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参加各类课外辅导,导致学业水平深浅不一,课堂教学进退维谷。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老师在课堂授课有所保留,从而将学生招揽到自己开办的课外辅导班上的情况。中小学的课堂究竟是怎么了?根据来信中反映的问题,本刊记者走访了江苏、上海、福建、吉林、辽宁等地的中小学校,通过学生、家长和老师的视角来审示令人困惑的课堂。

记者调查:

“现在的英语课真是没法教了。”福建省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说,在她的班里,同是五年级的学生,有的课本上的内容刚掌握到八九成,有的却已经学到初中英语,甚至有学生连《新概念英语》都学到了第三册。

这位老师的苦恼与困惑并非个例。迫于升学压力,很多中小学生不得不选择到课外补习,为的是争取到一个重点校或者名校的名额。这样一来,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,老师在课堂上左右为难。

福州市金山小学的陈麟上四年级,他每周要上三次作文辅导班,两次英语辅导班,放学后常常是吃个快餐,就赶往课外班,往往晚上9点才能回家,周末两天也只能休息一个下午。“班里有一半的学生都是这样学习的。”他说。

福州市钱塘小学一名林姓学生告诉记者,他虽然上四年级,但在课外辅导班上已经学初中英语了。“课堂上老师讲的我都会,听着没意思,精力也无法集中。”

一方面是超前学习,另一方面,为了应对名校升学考试中出现的刁钻问题,一些学生选择不断往难学。

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六年级学生马超(化名)长着一张胖胖的圆脸,他告诉记者,自己班上有四五十个同学,课外学奥数的占了近一半。虽然自己也上奥数课,可总是感觉不如别人。“奥数的题目都挺难,辅导班的老师会按公式把题目归类,可题目难一点我还是做不出来。我感觉好多同学都比我聪明。”说到这里,他低下了头。

体会到升学压力的不仅是学生,家长和老师也深受其苦。为了提高升学率,进而抢夺优质教学资源和优秀生源,一些学校加快教学进度、增加课业难度,在考核压力下,老师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
王林是吉林省一所著名初中的三年级学生家长。王林说,她的女儿在班级属于中上等水平,由于学校课程进度快、考试难度大,早在初一时,老师就告诉同学们,课余最好参加一些补习班。可社会上的补习班根本没法和学校课程对接,课外老师讲的东西学生们也消化不了。无奈,家长们只好让任课老师给学生们就课堂上不理解或没讲到的内容,在课后补习。

王林说:“其实老师们一开始并不愿意担这个风险,但是没办法,很多孩子都需要补习啊。”

如今,王林女儿的班级将近70个学生中有40人左右参加了本班任课老师开办的课后补习班,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物理、化学,一次课三四十元,每个孩子一年要花三四千元。

课外补习,身不由己,这也是很多老师的真实写照。面对补课的疯狂,有些老师表现出的是担忧。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经十多年的南京某实验小学老师说,很多小学生都在外面上奥数班,其实,上不上奥数班对在学校表现影响不大,甚至不上奥数的学生基础还比较扎实,思维也比较活跃。“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,盲目上奥数班,如果孩子跟不上,就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。”老师说。

现场实录:

补习班到底有多疯狂?如今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招生信息,中小学校门口更是泛滥。在百度网站上输入“课外辅导班”,跳出的网络信息多达347万余条,其中不乏“迅速提分”“名师一对一”“秘籍”“宝典”等字样。

在北京,下午四五点钟,正是小学放学的时间。对于不少小学生来说,他们的另一个课堂又要开始了。

321,记者来到北京的长银大厦。从下午4点开始,不断有学生涌入这里。记者跟着学生们来到了8层,这里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很多。有些补习班还没到上课时间,孩子们在楼道里追跑打闹着。有的教室则关着门、里面书声琅琅。

张鹏(化名)也是来参加补习的。从一年级开始,他就被妈妈带着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。校内校外繁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张鹏的健康成长,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“不会玩了”。记者和张鹏有这样一段对话:

“我原来喜欢打球,可是找不到玩伴。”

“为什么没人打?”

“同学们都在上课,我没事的时候他们在上课,他们没事的时候我在上课。”

“你们不一起上课吗?”

“我们每个人报的补习班都不一样。”

“补习班是学校的课吗?”

“不是,是课外班。”

“大家都在报吗?”

“对。”

为了能上一个好中学,张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往返于音乐班、奥数班和英语班之间。

亲历者说:

在调查中,记者发现,奥数和英语成了课外辅导的重点,超前学、往难学、反复学的现象在这两个科目上体现得最为严重。

南京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吴先生说,奥数学习的方程、行程问题等内容都是现在初中或高中才学的内容,孩子学得太超前,就会很吃力。刁钻古怪的奥数题不仅让孩子苦恼,甚至能让大人想破脑袋。

先生告诉记者,儿子上一年级时,培训班的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:10瓶啤酒,每3个空啤酒瓶能从店家换一瓶啤酒,问一共可以喝多少瓶啤酒?答案是15瓶,可孩子算来算去是14瓶。先生说:“我自己一算,拿9个空瓶可以换3瓶啤酒,喝完后的3个空瓶又可以换一瓶啤酒,一共喝了14瓶啤酒,还剩下两个空瓶,怎么能喝到15瓶呢?”

满是困惑的先生打电话问老师,得到的答案是:“你向店家借个空瓶,这样就有3个空瓶换一瓶啤酒,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店家。”

第二天,先生把这道题出给同事,结果10几个人谁都没做出来。先生说:“我的同事中既有南京大学毕业的,也有北京大学毕业的。”

“这种脑筋急转弯式的奥数题,把孩子的思维都搞乱了,能开发孩子什么智力!”先生激动地说。

数字的背后:

课外辅导班大都价格不菲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20112月在北京、广州、南京等8个城市对近5000名中小学生家长展开的调查显示,子女教育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30%,课外补习、课外读物等扩展性支出构成了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。有76%的家庭为子女支付课外补习或辅导的费用,平均支出为一年3820.2,最大金额达80001元。近期,更有媒体曝出有学生一学期补课费超过10万元,还有一个班一学年单科补课费多达67万元的“天价补课班”。

尽管花费巨大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一些知名的课外辅导班每到报名时仍旧火爆异常。“每到报名的时候,必须要找好几个人一起在网上等,名额开放不到10分钟就会被抢光,慢了根本选不上好老师。” 一位北京的学生家长说。

记者采访发现,很多奥数补习班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。每到周末,家长送孩子上大大小小的奥数补习班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。在南京,一些有品牌、规模大的奥数培训机构的招生达到数千人。福州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,同期在校学生也有18000人之多。

面对课外补习大潮,家长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奈:“别人都在补,你不补你就落后,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。”压力是有传导作用的,看不见、摸不着,但真真切切地存在着。

“我想让儿子快乐成长,一直顶住压力没让他学奥数,最后还是没顶住。”南京市一所实验小学的郭校长告诉记者,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0多年了,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很喜欢文学和历史,特别爱看书,但对奥数一直有抵触情绪。今年,儿子上五年级,马上就面临择校,由于没有一张过硬的奥数成绩单,很可能上不了一所好初中。“现在,同事、家人、朋友都怪我,说我耽误了孩子。”郭校长说,在重重压力下,她今年终于给孩子报了一个奥数班,儿子很懂事,说会认真学。但她看到儿子每晚做奥数题都要到10点多钟,很是心疼。

专家声音:

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,学生、家长、老师、学校四者之间相互影响,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。在这张网下,学校为截留优质生源,不断增加考试难度;老师迫于考核压力,不断增加课堂难度;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选择课外辅导班,无形中给课外班的生存提供了土壤。课外班的泛滥,学生学业水平的参差不齐,最终又作用于课堂,让正常的课堂教学逐渐发生偏离。

课堂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?如何让教育的重心回归课堂?在采访中,一些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。
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,教育部曾明确要求严格禁止任课教师以任何形式进行收费性补课,对中小学违规办补习班等问题,实行监测点动态管理。然而,在主管部门的禁令下,各种形式的课外补习班依旧红火热闹,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后的利益链条在驱动。

此外,杨东平还表示,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。事实是,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,却累坏在起跑线上,很多家长客观上正在以爱孩子的名义损害子女的健康成长。家庭教育不能被应试教育绑架,家长更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。

全国初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秘书长石绪军指出,“倾斜的课堂”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。当前社会用人存在“看名牌校”和“唯学历论”的误区,很多单位设定的门槛较高,用人要求名牌大学和高学历。社会压力的层层传导,导致学业竞争变形,且向低龄化蔓延。要想改变上述现状,学校、家长、社会均责无旁贷。

  打印   关闭

© 版权所有:响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,2012-2019 备案序号:苏ICP备12042606号-1

主办单位:响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苏公网安备 32092102000107号